校風建設。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,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,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。在校風體現形式上,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、校歌、校徽和校旗上。好的校風具有深刻“強制性”的感染力,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,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,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;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,催人奮進;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,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御力量,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。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,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,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、道德情操、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較深的影響。校園文化多種多樣,其主要形式:
一是宣傳教育,即以形勢政策、愛國主義主旋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報告、講座、媒體宣傳等。
二是各種文化活動,即知識講座、辯論賽、講演賽、各種征文比賽、讀書工程、體育節、學術講座等等。
三是社會實踐,即社會調查、社會服務等。
四是社團活動,既有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的社團組織,在學校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展活動。
五是社區文化活動,即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,包括宿舍文化活動等。
六是心理咨詢,即心理測試、心理咨詢等。
校園文化的推行除了對內加強宣傳,也要加強對外的宣傳方式,這樣才能達到將校園文化的精神傳遞到每個人的腦海里。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,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、生活習慣、衛生習慣、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。優良學風像校風、教風一樣,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,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,對培養學生成為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,都有重要意義。